课程名称:
语言测试与评估
课程地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授课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研究跟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并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及语言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测试与评估理论。本课程可以为学习者今后的汉语教学实践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除了掌握书中的语言测试与评估理论知识之外,学习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论思路,为以后进一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课程负责人优良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具有语言测试理论的专业素养和大规模语言测试研发的实践经验。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在汉语测试基础理论(如语言能力理论、心理测量学等)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成果,并具有承担大规模汉语测试研发与实测的实践经验。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方案,让学生参与汉语测试研发实践(如收集命题材料、命制试题等),学以致用。
2. 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教学网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堂面授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学生实践、课后练习等,授课地点在多功能教室,采取小班教学(约40人左右);网络自主学习主要包括新时代交互自主学习和网络资源库的自主学习,该部分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教师在线监督、指导、答疑;语言测试与评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学生可以访问网站,在线学习相关内容。
3.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指导思想,开展实施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培养方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相互促进。最终目的就是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共同进步。
4.本课程拥有优秀教师、优质教材和现代化教学设施
课程负责人与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使用《应用语言学纲要》、《语言测试概论》、《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等权威教材,传统的课堂面授与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
5.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建立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生实践、自主学习完成情况等方面。在授课时注意让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优良的课程评估方式和考核要求
本课程将采取理论知识学习考查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核(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考查学生对语言测试与评估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通过学生参加语言测试研发与教学评估的实践来考核其实践能力。总评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践考核成绩的综合。本课程考核形式:笔试(闭卷),成绩计算方法:期末考试占70%,课堂表现+实践检验+作业占30%。